查看原文
其他

“这年头,谁还不是个博士了”|学历焦虑如何破?“缩招学硕”传递人才教育新变化~

以下文章来源于高才医学 ,作者Holly






14.1178亿人,具有大学学历的2.18360767亿

“学历焦虑”被展示在了“正大光明”的牌匾上








01

“这年头,谁还不是个博士了”


以前只要是大学毕业,就能找到一份很体面的工作,直到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本科学历。


有些人早早察觉,去读了硕士,毕业后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后来硕士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读研大军,学历膨胀和学历焦虑也愈发严重,硕士毕业也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了,于是读博的数量迅速增长......


再后来博士也不再稀有,博士求职也面临着诸多限制,于是有人调侃:“这年头,谁还不是个博士了”








02

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提及学历焦虑,不得不提下当下流行的名词——“学历内卷”。说起“学历内卷”,很多人的第一感受是累。


很多人厌倦了“学历内卷”,在各大平台表达对内卷的不满,表示要远离内卷,自由自在做自己。然而,学历发展的大趋势是怎样的呢?通过表格中历年来研究生的报名人数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考研大军仍在迅速扩张。


▲ 表格及数据来源:中公教育


▇ 一起来看看“学历内卷”产生的心路历程


第一阶段:本科生太普遍了,得读研提高下学历,以后好就业。

第二阶段:硕士也太多了,再读个博,学历高点好就业。

第三阶段:读博的怎么变这么多了,那我得比其他人多发论文,比其他人多......

毕业后发现找适合博士的工作,竞争也非常激烈。很多博士选择了“降维”找工作,随即又展开了对“工作岗位”的年度大“卷......


小编悄悄的告诉您:如果您身边有朋友立flag说不“卷”了,要躺平,千万不要信他,之后您会发现,“卷”的最厉害的可能就是他。


事实上,不管你想或不想,我们一直生活在被“卷”的路上。








很多人会疑问:无法获得高学历就意味着人生注定失败吗?当然不是这样的。虽然社会对高学历的追求“热”仍在持续升温,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成功人生”的不同追求。


那么,是否有必要让每个人都花费十几、二十几年的时间去获得一份博士学历呢?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让大家不那么“卷”的成长为这个社会需要的人才?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近期我国学历教育的新变化以及该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03

新变化:专硕扩招,学硕缩招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发布了教育部的官方消息,要“适度扩大研究生和专升本的招录规模”。并且“着重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以及应用型人才”。


 ▲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官网截图


近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布的一则停招学硕的重要通报,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并不是该高校第一次发布停招学硕的通知,早在去年,该校软件学院就宣布从2021年起不再招收学硕。当然,停招学硕的也不止这一家大学,此前,北京大学国发院、四川大学、福州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部分专业都停招了学硕。


出现这些新变化原因是什么?


这些新变化是对现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反思与调整。2020年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化培养类型结构,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


这意味着以后的人才培养将更加注重其实用性。目前我国专硕和学硕的培养模式趋于同质化,未来,专硕的培养模式将有所改变,缩招学硕只是人才培养观念和用人观念转变的一个开始。








缩招学硕,将产生哪些影响?


1.人才培养结构转变,更加适应就业


专硕强调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职业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学硕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从理论上讲,一般应该是为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做准备,培养目标是成为高校及科研院所需要的高层次研究人才。


加强专硕人才数量、质量的培养,提高学硕人才的质量培养,是为了适应市场的用人需求,这种人才培养结构的转变,将更加适应就业。另外,专硕的扩招,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由学历焦虑带来的考研压力,让更多人有机会读研,应用型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就业市场,毕业后也不必担心因为“学历”找不到好工作。


2.“学硕”优先理念将会有所转变


当前,专硕的录取难度低于学硕,培养模式趋同,但专硕学制一般为两年,比学硕培养的一般年限要短,以往,专硕被认为是“次于”学硕的存在。手握专硕学位证书,无法入职心仪单位的案例比比皆是,专硕读博面临的阻碍也要多于学硕。目前扩招专业硕士、博士,缩招学硕,这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将改变目前的“学硕优先”理念,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专硕人才的独特性。


3.学术人才规模缩小,培养质量提高


一直以来,学硕的社会认可度都高于专硕,在选择研究生报考时,很多人不假思索的选择了学硕,很多人报考学硕,不是为了研究学术,而是为了提升学历,这造成了高校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学硕设立的初衷是为了选拔高层次科研人才,显然这样的招生方式并不能实现这个初衷。目前缩招学硕,有助于对学术硕士规模的严格把控,也有助于提高学术性人才质量。








话题讨论:

名校相继“缩招学硕”您怎么看?您产生什么影响吗?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文链接。


高校人才网 | 2021年6月点击↓↓内容标题即可查看

   热议话题   

1.【交流贴】在高校工作的你,实际收入是多少?

2.编制取消,博士毕业去高校还有性价比吗?

3.硕士生遭遇求职困境,面对“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该何去何从?

   热文推荐   

1.“抱歉,你的第一学历不符合要求!”本科双非还有逆袭的机会吗?

2.博士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难吗?

3.北大毕业生“扎堆”进体制:体制内有多“香”?是否适合所有人?

4.35岁这道坎,绊倒了很多人,包括“985”博士...

5.他985名校博士毕业,却去了中学当老师?

点亮“在看”,求职有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